时间:2022-09-29 01:10:28 | 浏览:2077
焦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
(2022年第23号)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五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愈加频繁,风险也随之上升。为严防疫情输入,确保全市人民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祥和的假期,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减少跨区域流动
1.提倡市民朋友在市内休闲游玩,非必要不跨市,不远行,尤其不要前往14天内有新增阳性感染者的城市;各类用人单位要积极引导员工“五一”期间在焦休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要带头做好表率,确需离焦的,严格审批管理;所有教师、学生原则上不得跨市流动。
2.所有“五一”假期离焦人员,返焦均需提前向所在社区(村)或单位报备,返岗时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岗后24小时内再做1次核酸检测。
二、分类落实来(返)焦人员健康管理
所有来(返)焦人员均需提前扫描报备二维码或通过“焦我办”APP进行线上报备,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焦,分类落实健康管理措施。提前主动报备人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费用免费。
1.对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来(返)焦人员实行红码管理,落实14天集中隔离,在第1、3、5、7、10、14天进行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双采双检”。
2.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来(返)焦人员实行黄码管理,严格落实7天居家健康监测,在第1、3、5、7天进行核酸检测,除核酸检测外非必要不外出,待健康监测结束后转为绿码。
3.对有本土病例但尚未调整风险等级的地级市来(返)焦人员,入焦后立即再做1次核酸检测。其中,来自感染病例所在县(市、区)的抵焦人员,落实“7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期间再进行3次核酸检测,除核酸检测外非必要不外出;其他县(市、区)的抵焦人员,落实“三天两检+7天自我健康监测”管理。
4.对省外低风险地市入焦人员予以健康码黄码提醒,完成“三天两检”健康管理后转绿码。
5.省内无疫情的地级市来焦的27类重点人群,入焦后落实“三天两检”健康管理。
三、严控聚集活动风险
1.严控各类会议及展会促销、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对于经贸类活动,严格落实报批手续;对非经贸类活动,原则上不办少办,确需举办的,能线上不线下,确需线下举办的,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凡是参加人员在50人、100人以上的需在“五一”节前分别向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500人以上的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后向省指挥部备案,参加人员均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倡导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组织、不参与聚集活动。提倡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确需举办的要简办节约办,落实事先报批和疫情防控措施。各村(社区)、乡镇(街道)要加强群众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
四、强化旅游景区疫情防控
1.“五一”期间,暂不恢复跨省团队游、省内团队游,继续暂停出入境旅游。
2.各类景区、景点要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推行门票预约制度,及时疏导客流,接待人数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不得接待红黄码人员;严格落实“戴口罩、扫验码、一米线、通风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分类完善应急预案,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严格清洁消毒和公共卫生管理。
3.宾馆、酒店、民宿、洗浴中心要严格落实入住人员登记、查验“两码一证”和人员报备情况,做好人员健康监测。
五、严格重点场所管控
交通场站、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餐饮机构、宾馆酒店、个体门店等各类场所要严格落实“佩戴口罩、扫码测温、一米线、清洁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要做好客流疏导,防止聚集。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按照不超过最大承载量50%限流开放;监所、养老机构要落实闭环管理,做好常态化疫情监测,落实每天健康监测、每周核酸检测;建筑工地、大型企业要加强员工日常管理,严格请销假、离焦返焦登记报备,落实规定频次核酸检测;网吧、KTV、棋牌室、麻将馆、“剧本杀”、“狼人杀”等场所“五一”假期期间暂停开放。
六、强化个人防护
“五一”期间人员流动多,传播风险大。“戴口罩、不聚集”是个人和家庭最好的防护,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即使天气炎热,也请广大市民朋友坚持良好习惯,积极配合落实扫码验码、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的市民和朋友,请尽早完成接种,共同构建群体免疫屏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请避免接触他人,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近到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如因个人瞒报、谎报、拒不配合防疫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焦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4月28日
转自:焦作日报
来源: 焦作交警微发布
10月3日在参加完省委第108次疫情防控视频会后离石区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对从严落实各项措施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区委书记廉海平主持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海文提出工作要求。会议对社区小区静默管理、商场超市扫码验码、农贸
今天(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教育部发出倡议倡导全国广大家长朋友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一、营造爱眼氛围倡导家长主动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配合学校积极参加近视防控科普活动并向孩子宣讲。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减少对手机、电脑、网络游
近3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如何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如何预防近视?来听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
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在今年的“全国爱眼日”之前,教育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和工作要求,并明确今年的宣教主题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限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多方位更细致地布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上海对于儿童近
如今可供选择的近视眼镜有很多,作为时下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热门眼镜,近视离焦眼镜和OK镜备受青睐。但是,到底谁才是近视防控的NO.1呢?今天,希小玛就给大家从各方面分析分析~近视离焦眼镜、OK镜有什么区别?两者都是目前青少年近视防控较为科学的手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赵琬微 刘雅萱)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近视高发年龄段为儿童青少年阶段。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中小学在学生近视防控过程中有哪些成效和难
医生呼吁疫情后关注孩子视力儿童视力的正常值是多少?儿童近视有哪些早期症状?家长应如何保护孩子视力?戳转给家长! (央视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63亿人患有高度近视(占总人口的2.7%),而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到9.38亿(占总人口的9.8%)。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