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00:52:46 | 浏览:726
编者按
产业兴,百业兴。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明确要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10个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打造10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近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首批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推动“五链”深度耦合、促进全省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15个产业集群有哪些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发展如何?5月16日起,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大河报·大河财立方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聚焦“十大战略” 探访首批省级战新产业集群系列报道。今日走进第十一站——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诗昂)焦作以矿起家、因煤而兴,但当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时,也曾面临转型的阵痛。
转得好不好?2018年、2019年,焦作连续两年在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考核评价中获得“优秀”格次,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表彰。
撑起这一位次的,就有在长时间工业转型探索中,发展起来的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目前,这一产业集群规模已达300亿级,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凭借这样的硬实力,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首批15个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焦作市有充分的信心建设好、发展好产业集群。”焦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唐毅介绍,面向未来,焦作市提出要以建设省级锂离子电池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引领,加快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为推动全省由基础材料大省向先进材料强省跨越、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贡献力量。
转型探索
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从无到有
2015年,对焦作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而言,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开始,随着国家持续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利好政策和“双碳”战略的实施,国内锂电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前一年的7万辆左右,一举增加了30万辆左右。而在2014年之前,这两个数据从未突破2万辆。此后,新能源产业维持爆发性增长势头,2021年产销量双双突破350万辆。
这一时期,焦作市抢抓时机,利用良好的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础,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条,在正极材料、导电材料和电解液等领域布局了大批高质量项目,锂电材料产业已在焦作形成了积聚态势。
“目前,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涵盖正极、负极、电解液和导电炭黑4大板块,贯通从基础化工原材料到动力电池再到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条。”焦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唐毅告诉记者,这一时期可以概括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期。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往前追溯,这是焦作市20余年工业转型探索的成果之一。
作为一座“因煤而生”的老工业基地,焦作也曾面临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阵痛。而焦作市锂电新材料产业正萌芽于这段阵痛期,以多氟多新材料、和兴化学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寻求转型突破为开端。
资料显示,在2015年之前的产业探索阶段,多氟多运用多年生产氟化铝的技术积累,运用8年时间于2012年攻克了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成功打破日本垄断,成为国内首家能够生产锂电池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企业;和兴化学运用50多年来生产乙炔黑经验基础,成功研制并生产出了锂离子电池专用高导电炭黑这一高端产品,成功打破日本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多氟多六氟磷酸锂生产线
谈及为何要转向研发六氟磷酸锂产品时,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介绍,当时多氟多在无机氟化工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最大,但企业持续发展也达到了阶段性天花板。然而,被称为氟化工领域“皇冠上的明珠”的六氟磷酸锂,当时全球仅日本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
“我们曾数次拜访日本厂家寻求合作,但对方既不接受参观学习,也不出卖技术专利。”李世江介绍,寻求合作未果后,企业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最终经过8年多的摸索,六氟磷酸锂成功在中国实现了产业化,打破了国际垄断,出口到日韩等海外市场。
△多氟多六氟磷酸锂生产线
多个细分领域里
焦作锂电材料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加快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焦作市政府工作报告为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定下了发展目标。
其实,就目前产业发展态势来看,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在多个细分领域已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影响力。
从上游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新材料来看,集群内企业主要聚焦电解液、正负极材料两大细分赛道,且优势最为明显:多氟多新材料六氟磷酸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0%,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和兴化学锂离子电池专用导电炭黑国内市场占有率40%,国际市场占有率18%,产销量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集越纳米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导电浆产品在数码3C市场占有率超过65%,居全国第一;伴侣纳米锰酸锂国内市场占有率15%,产销量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法恩莱特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4.5%,产销量全省第一。
△多氟多新材料研发中心
从中游三电系统来看,集群内企业产品主要涉及电池和电控,多氟多新能源、河南凯瑞等发展迅速。其中,多氟多新能源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国内第二,全省第一;河南凯瑞拥有中部地区首个汽车电磁兼容实验室。
从下游终端应用来看,成功引进御捷联手长城汽车打造的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御捷电动车产业园,朋克汽车“美多啦”系列畅销全国。
而在产业相关服务方面,黄河交通学院与中国汽研联合打造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中心,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清洁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机构,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一类汽车检验检测机构,正加速实现对锂电产业及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充分赋能。
目前,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已达到300亿级,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2家,亿元以上龙头骨干企业超20家,已实现“高性锂电材料—三电系统—下游终端应用(整车)—锂离子关键材料回收利用及新能源车检验检测等相关服务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焦作市锂电材料产业集群核心区
明确发展路径、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机制保障
焦作全方位、前瞻性布局产业发展
企业发力可以实现单点突破,要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则需政府用“有形之手”系统谋划、保障落地。
“首先,是明确发展路径。焦作市成立了市委常委任组长的调研组,先后十余次深入锂电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将以锂离子电池为首的新材料作为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制定了《焦作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焦作市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绘制《焦作市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图谱》,进一步明确产业培育发展路径。”唐毅介绍,为推动锂电产业发展,焦作市以前瞻性眼光布局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兴。坚持项目为王,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据介绍,焦作市依托多氟多新材料组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联盟,以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全产业链条为目标,加快推进本土企业围绕核心产业上项目,投资62亿的多氟多新材料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及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投资50亿的龙佰集团年产40万吨锂离子材料项目、集越纳米年产25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年产10000吨NMP提纯项目、伴侣纳米年产8000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等大量本地企业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新增营收583亿元。
△多氟多新能源公司年产6gwh动力电池生产线
同时,焦作市还绘制了锂电材料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精准招商图、空间布局图“四张图谱”,明确了产业链工作“计划表”“任务书”和“路线图”,“按链索企”捕捉信息,领途汽车年产15万辆纯电动车及10万套锂电池包、中国汽研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延链补链、集群配套项目逐一落地。
强化机制保障,是助推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焦作市印发《关于建立新兴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建立了市领导任链长抓总、部门分包负责的锂电新材料产业工作推进机制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一事一议”制度破解手续办理、要素保障、建设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推动重大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尽快投产达效。帮助佰利新能源材料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多氟多10万吨电解质项目等解决环评、土地等手续办理难题,有力推动集群规模壮大。
持续完善产业链
从六个方面布局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300亿级的产业集群,对于一个地级市而言,不可谓小。但焦作市清醒地认识到,从产业链、行业前景等方面考虑,这一产业集群还有增长空间。
“目前,集群在锂电新材料领域发展相对强势,三电系统、新能源整车制造等锂电下游终端产业较少。此外,锂电新材料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研发的技术门槛较高,全市相关产业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仍然较少,科研、检测等公共配套能力仍显不足。”对于这些问题,焦作市发展改革委受访时并不回避。
根据焦作市发展改革委今年年初出台的《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十四五”期间,焦作市将以打造千亿级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目标,从“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创新、强化引才引智、壮大市场主体、拓展应用领域”6个方面,推动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具体来看,在招商引资方面,焦作市将实施“151”驻点招商专项行动(在10个前沿开放城市设立招商引资促进机构,在50个经济活跃地区聘请招商大使,聘请1000名在外怀商作为招商引资联络员),以成渝地区、珠三角地区等锂电产业集聚区为焦作市重点招商片区,结合本地锂电产业优劣势分析,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加强对接,促进重大项目落户。
为了弥补人才和公共配套上的不足,接下来焦作市将着重推进锂电产业重点企业帮扶机制,引导规上锂电企业实现“三个一”(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建成一个研发平台、与一个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合作)和“四有”(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着力打造国家级锂电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锂电产品质检中心。并充分发挥智慧元素研究院、氟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河南理工大学新材料产业学院等院(校)地科技合作重大科技平台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健全锂电材料产业院(校)地科技合作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加快转化落地一批科技成果。
在引才引智方面,将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引进锂电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推进在河南工信学院、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院校增设锂电及新材料专业,定向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提升锂电产业人才供给能力。
作为焦作市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表示,发展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焦作有基础、有潜力,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招大商、招好商,努力抢跑新赛道,加速动能转化,加快转型发展。
他特别强调说,锂电池4大主材中,焦作具备正极、负极、电解液3种主材生产能力;19项关键材料中,焦作可生产13项,占比达68.4%;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全球领先,锂离子动力电池装机量进入全国前十,“以新材料支撑新能源,以新能源牵引新材料,这是焦作做大、做强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底气”。
“焦作市有充分的信心建设好、发展好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焦作锂电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推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进一步完善‘材料-电池-终端-检测-回收’五位一体的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圈,打造全省重要的锂电产业集群,为推动全省由基础材料大省向先进材料强省跨越、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贡献力量。”焦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唐毅表示。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21年,盘州市大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全面补齐疫情造成缺口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快增长,总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良好态势。2021年,盘州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摄影 雷远东9月25日,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乐山峨眉山市举行。作为大会的重头戏,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正式公布,雅安雨城区名列其中。“从候选县到命名县,雨城区文旅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当天下午,雅安市雨城区委
贵阳位于我国西南,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今天,《百年百城》来到贵阳,看这座生态之都,如何发展成数据之城?现在每天有1.6万多台甲醇出租车穿行在贵阳的大街小巷。据统计,每年贵阳甲醇出租车可替代汽油约15万吨。贵阳作为国家工信部甲醇汽车
9月5日,焦作市中站区桃源路矿中街西南位置,一块8.91亩微型住宅用地网上挂牌出让,以起始价成交,每亩地价为173.51万元,楼面地价为1370元/㎡,被焦作市正阳置业竞得。5号地块成交信息5号地块界址图5号地块界址图JGT2021-5号地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聂会军 通讯员 马莹洁 文/图“我宣布,焦煤集团年产60万吨氧化钙项目开工!”7月5日上午,在河南省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焦作市马村区分会场集中开工仪式上,伴随着区委书记师少辉铿锵有力的声音,马村区项目建设再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瑶海新貌。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人民网合肥9月25日电(陈浩)减法:针对落后产能,去能、减能;加法:锚定新兴产业,增能、赋能……近年来,作为合肥工业摇篮、安徽工业起源地,合肥市瑶海区秉持“加减之道”,闯出了一条新产
初秋的广饶,树木葱茏,处处洋溢着秋意盎然的生机和活力。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旋律”正在这片热土之上激情唱响,动力澎湃——围绕新医药、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增上一批优质项目,培育引进先进科研成果实施一批转化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3
11月23日,平泉市与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举行100MW光伏+储能发电及配套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市委书记王贺民出席活动并致辞。市长何会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瑛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继安出席活动。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及市
2019年6月3日,奇瑞控股集团旗下途居露营与安徽新华教育图书发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新传媒”)达成战略合作,并在皖新传媒总部举行了签约仪式。双方未来将开展安徽省内中、小学生的户外研学教育活动,开发专项研学课程,共同打造一流研学教育基地。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是大的趋势,但传统能源汽车退出市场并非一蹴而就,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传统能源汽车依旧是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际对比出发,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探寻汽车产业未来看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