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23:58:14 | 浏览:654
编者按
通则不痛!基层治理,亦当如是。山阳区探索基层治理路径的过程中,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全方位融通,打通了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的微循环,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今起,本报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人民至上!
如何将这一彰显博大为民情怀的执政理念,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阳区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探索的党群360工作法,建立了上下贯通“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决策机制,左右联通打通壁垒凝聚合力的工作机制,全方位融通全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
山阳区委书记李建超说,党群360工作法的开展,解决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的揪心事、烦心事,唤醒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唤醒了人民群众的共建意识,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份“山阳样板”。
上下贯通,顶层设计效应直达基层
山阳区地处焦作市中心城区,上世纪80年代前是郊区,全区400余个居民楼院,老旧小区就有251个,其中99个是无主楼院,基础设施欠账多,人居环境脏乱差,群众缺乏家园感。
2017年,焦作市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成为山阳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打破过去运动式、突击式治理造成的干部干、群众看,成效差、易反弹的历史窠臼?
山阳区高举党旗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区委负责区域民生实事所有项目的顶层设计、谋划实施。
街道党工委作为推进基层党建的“龙头”,指导推进民生实事的办理。
社区党组织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堡垒”,负责选贤任能,指导楼院成立党群议事会,领导党群议事会开展工作。
党群议事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山阳大地破土而出。截至目前,共成立党群议事会362个,99个无主楼院实现了全覆盖,党群议事会共有成员1862名,其中党员951名,占比50%以上。
破土而出的力量,源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党建引领激活的一个个“红色细胞”,直达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会治理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上下贯通的各级党组织,不仅实现上情下达,让群众知道党委政府要干什么,也实现了下情上达,让党委政府第一时间了解群众想让干什么。
围绕党委政府主张和群众需求,通过民主问事→党群议事→依法定事→承诺办事→公开晒事→群众评事“六步议事”的程序,小区事务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都让群众说了算。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大家说了算,极大地激发了辖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在社区改造过程中积极出资、出力、出技、出智,对社区事务的知晓率、参与率、捐建率均不低于85%。
高度契合的政府决策和民生诉求,迅速转化为一项项民生实事,进行项目化运作。居民自筹、社会募集、街道配套、区级兜底的投入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建设观摩的推进机制,由党群议事会全程参与的监管机制,保证了一项项民生项目的落地见效,群众的家园感和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通过党建全引领、群众全参与、项目全支撑,落实问、议、定、办、晒、评“六步议事”工作流程,山阳区在工作中摸索总结的以“三全六步同心圆”为核心要义的党群360工作法,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感召力,提升了群众的自治力,构建了全方位党群深度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绘就了新型社会治理的党群同心圆。
左右联通,部门联动争相担当有为
社会治理关系千家万户,各自为政则一盘散沙,形成合力则事半功倍。
山阳区以协同机制重构破解社会治理“九龙治水”困局,在全市首家成立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服务局。
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服务局把分散在多个党政部门的职能、资源、政策、项目、服务等统筹起来,推动下沉基层一线,实现精准化发力。
定和街道丰收小区在百城提质改造过程中,山阳区相关单位在提供本部门服务资源的同时,还认领了小区绿地,打造了各种便民服务设施。区环卫处在小区入口处设立了智能垃圾分类亭,引导居民通过正确投放垃圾获取积分来兑换垃圾袋、洗洁精等生活用品;区文体局在小区打造了图书漂流阵地,实现了居民间的图书共享;区卫生健康委铺设了健康步道,居民不出小区可以锻炼身体……小区居民对这些服务赞不绝口。
打通了壁垒,凝聚了合力,一件件民生难点、痛点得以解决。2018年以来,山阳区运用党群360工作法,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实施“五改”(即改模式、改硬件、改方式、改服务、改面貌),先后实施5批201个民生项目,总投资6.95亿元,完成惠及4.1万户群众的234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任务,老旧、无主楼院旧貌换新颜,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同时,民生项目由基础设施改善向群众文化、卫生健康、社区养老等民生服务全领域拓展,实现了全区34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千人以上行政村农村幸福院全覆盖,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把人民至上的理念刻画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也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2021年1月5日,省民政厅下发通知确认,山阳区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
全方位融通,百花齐放共兴贴心服务
家门口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看到了党委政府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决心,群众的幸福感提升的同时,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陡增,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高涨。
山阳区因势利导建立了居民自治机制、议事协调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矛盾调解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等,充分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人翁作用。
定和街道太极景润小区建立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红色物业服务队,化身“红管家”,以亲情化服务让物业服务有温度、有活力。
党员王保庆身为“红管家”,谁家漏水了,谁家管道堵塞了,即便是晚上,群众一个电话就能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
党群议事会让原本“消失”在群众中的社区党员重新找到了组织,群众中骨干和党员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在百间房街道凤凰小区,群众遇事会第一时间向党群议事会反映。议事会主任任宗富说:“党群议事会成员不拿一分钱工资,群众有事儿想到我们,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党建星、发展星、治理星、生态星、服务星“五星创建”,是山阳区为全区19个村找到的乡村治理路径。
“开展‘五星创建’,不但让村里的老年人得到奖励,还带动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环境改善了,风气变好了。”中星街道李贵作村的村民谈起“五星创建”带来的变化时这样说。
在山阳区53个社区(村),活跃着一支支由警官、法官、检察官和网格员、民调员、律师组成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队伍,简称“三官两员一律”。
“‘三官两员一律’入驻后,调解邻里纠纷,改善了邻里关系,普及了法律知识,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定和街道丰收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亚丽说。
在艺新街道成丰路社区,民调员张冬香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冬香好妈妈”,以她为代表的“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坚持以“和”为主旋律,以“情”为主基调,发挥诉前家庭纠纷调解、和睦家庭教育引导、帮困助难志愿服务、心理咨询以及家庭暴力取证等功能,既化解家事纠纷,又传播良好家风,开启了家事纠纷调解的新模式。目前,山阳区有“白院长服务团”“老兵巡逻队”等40余个“红色志愿组织”。
一片志愿红,带来满园春。
2019年以来,在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山阳区的排名逐年提升,保持全市城区首位。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鹏 报道
2018-10-16 20:36 | 看秀洲微信号好!消!息!在《人民日报》公布的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上,秀洲有四个镇榜上有名!榜单由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所等机构组成的课题组研究,
本报讯(通讯员王琨 全媒体记者韩秀嫣)近日,襄城区教育局获县市区教育局质量评价一等奖。这是襄城区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个缩影。2021年,襄城区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突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快补
河南经济报 记者 闫德军 通讯员 王金成 张棣根据“能力作风建设年”安排部署,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提升能力、锤炼作风、实干立身、争先出彩”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4月22日,
12月28日上午,亳州市利辛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县委书记程修略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瑛主持大会。本次大会应到代表374人,实到会337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的执行主席程修略、马瑛、何章俊
1月19日上午,东营市东营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来自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全区人民的希望和重托,汇聚一堂,共绘新时代东营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本次大会应到代表269名,出席会议的代表265名,符合法定人数。
1月26日,大同市平城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李继忠、郭政、王丽萍、赵世彪,刘鹏飞,李鹏飞,张瑞林,欧阳宏海等出席闭幕会。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309名,因病因事请假51名,实到代表258名,符合法定
印台区人民医院(铜川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于2019年6月13日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建设顺利。图为建设中的印台区人民医院该项目新址位于印台区频阳路东段,占地面积40亩,总投资4.19亿,总建筑面积4.19万平方米,建成后设置床位400张以上,
(来源:华州台)6月17日上午,渭南市华州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大会应到代表177人,实际到会 165人。渭南市华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西峰主持大会,渭南市华州区人民政府代区长高波涛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19年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