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23:42:55 | 浏览:2281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历经43天的和平谈判,在重庆签署了《双十协定》,这让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兴奋不已。然而,《双十协定》签订三天后,蒋介石就下达密令——“进剿共军!”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都分布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蒋介石要调动部队,抢占华北、华东和东北,中原地区是必经之地。当时在这里,有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
新四军第五师,就像一颗钉子,揳在中原的咽喉要地,让蒋介石如鲠在喉。
蒋介石电令爱将刘峙,要他率部围剿中原地区平汉铁路中段以西的伏牛山地区、黄河以南的大别山地区。国民党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一旦发动内战,中原地区必将成为首战之地。
然而,对于国民党的军事意图,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了然于胸。为了应对危局,中共中央作出部署,命令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向北,王树声、戴季英率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从豫西南下,与李先念、郑位三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5年10月下旬,“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人民军队在中原形成了一支铁拳。
三个月后,国民党成立了以刘峙为主任的郑州绥靖公署,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控制。刘峙向中原解放区调动了10个整编师和大批地方部队,共30万大军。
大军压境,中原解放区六万余人将如何抗衡国民党的三十余万大军?
撤离,似乎成为保存实力的唯一选择。
陈毅老总曾经很风趣地说:抗战胜利以后,中原军区部队要转移到华北解放区或者华东解放区,完全可以大摇大摆,甚至盆盆罐罐都可以带走。但是最终,中原军区部队却没有走。
1946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在电报中指出:
中原军区应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一切计划要放在克服困难长期坚持斗争之基础上,而不能寄托在停战和平之希望上,一面要进行合法斗争,开展和平民主的政治攻势,瓦解对方内战图谋,一面请求调处军事冲突。
为了拖住国民党三十万大军,阻止蒋介石向华北、东北调兵的步伐,李先念率领的中原军区陷入了国民党三十万精锐部队的重重围困。
中原军区,成为闪亮在敌人雾海中一座孤独的灯塔。
李先念深感坚守中原任务之重,他知道坚持中原,就意味着将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然而,李先念坚持中原的决心,却一刻都没有动摇过。
1946年春天,战略坚持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六万余人的中原军区部队,已经到了无米为炊的地步。在被围困的阶段,中共中央作出了“严整制度,节衣缩食,号召全体人员团结奋斗,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指示。
何光耀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军区部队当时提出了“苦熬必胜”这样的一个口号,艰苦奋斗,一手拿枪,一手拿锄,这样开荒种地。
战士们发扬工农子弟兵的劳动本色,挖野菜、捕鱼虾、磨豆腐、生豆芽、开荒种田,以顽强的意志坚持着。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中原军区有效牵制了国民党部队,让三十万国民党军队动弹不得,让他们无法随意开往华北、东北解放区作战。
就在中原解放区的军民生产自救的时候,又一场危机悄然降临了……
1946年4月底,中共中央截获了一封国民党密电,国民党军将在5月5日至5月9日向中原地区发起围攻,一举歼灭中原军区部队。
为了避免战争,中共中央立即揭穿了国民党的阴谋。在周恩来的再三催促下,美国代表、国民党代表与周恩来一起,计划在5月6日上午到宣化店视察。
谁也没有料到,5月6日当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山洪冲毁了去宣化店路上的唯一一座桥。就在这个时候,附近的老百姓纷纷赶来,硬是将四辆吉普车抬过河去。
周恩来这时走到河边,老百姓争着要背他。他恳切地说:“乡亲们,你们为了争取和平,已经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我很感谢你们。二万五千里长征,跋山涉水,是我们共产党的本领,今天我们不能再麻烦你们了。”
说着他便脱下长裤,由警卫员扶着,赤脚淌过这条一百多米宽,水深及腰的河流。
5月8日上午,一行人到达宣化店,周恩来顾不上休息,要求三方代表立即举行军事调处会议。会上,周恩来义正言辞地指出:“中原战争如果爆发,必将宣告和平结束,成为全面战争的起点。”
周恩来一行回到汉口后,5月10日,三方代表签署了《汉口协议》。协议规定,双方立即下令停止军事冲突,国民党必须保证中共伤病人员连同眷属及医护人员、非战斗人员安全到达华北解放区等。
然而《汉口协议》墨迹未干,国民党突然命令加紧缩小包围圈,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更为频繁猛烈,全然无视协议,中原军区部队陷入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形势急剧恶化,此时中原地区已经没有和平的可能。
在一次次的较量中,中原解放区的将士们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了将近十个月,牢牢地牵制了国民党三十万精锐部队。
卢勇 军事专家
中原解放区拖住了准备抢占抗战胜利果实的三十万国民党重兵,把好了我们中原的大门,为我们全党全军实现战略转变,为其它解放区做好抗击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
形势不断恶化,李先念知道,中原地区已经没有和平的可能。为了尽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应对不可避免的战争,中原军区开始了战略突围前的各项准备。
为了赢得突围战役的主动权,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军区立即进行部队复员、干部转移和就地隐蔽,伤病员护送以及善后安置等各方面准备工作。然而,不少指战员在这里已经扎根,有了家庭和孩子。
彭松青 中原军区老战士,2006年采访资料
走的时候,这个同志拉着我的手痛哭流涕,说我确实不愿意离开我们自己的部队。
中原大地上流淌着中原战士坚强的泪水,是人生理想的真情流露,更是生死离别的辛酸痛楚。在提前转移和复员了一万多人后,李先念带领着中原军区的五万将士留在宣化店,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摆在他们面前。
▼
中原大战,一触即发……
(未完待续......)
(6月10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中原突围》之《被困重围》
文字:刘姗姗
编辑:张欣悦
主编:姜黎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编辑搜图▲全面内战爆发形势图中原军区又称鄂豫皖解放区,横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位于长江、黄河、淮河、汉水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解放军占据这里,就能掩护华中、华北、西北的解放区进行内战准备、实施战略展开;国民党军占据这里,则能大举调
(2021年12月14日《河南日报》1版)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通讯员 詹长松 马强巍峨的青山、连片的红叶、熟透的柿子……12月11日,焦作市解放区猫岔村景色宜人。随着“山的礼物·猫岔乡野度假民宿”项目的实施,这个被写进焦作市第十二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姚广强 解放融媒 马强开展“一把手上讲台”活动,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选拔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在一线打拼增强工作本领;组织5300余名党员干部联户走访,入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今年年初以来,焦作解放区在“能力作风建
再造新优势引领经济大发展——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解放区委书记吴军“报告思谋远、目标明、筹划深,特别是擘画要着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等蓝图,为解放区再造新优势、引领经济大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
孟良崮战役之后,华野的士气高涨,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这个“硬核桃”部队被我军硬吃掉,剩下的国军都是“烂葡萄”压根不成气候。因此全军上下弥漫着一股轻敌的气氛,甚至于华野的将士还说“要打就打第五军和整编11师,其他杂牌军都不够看”。但在
9月28日《焦作日报》B04版解放区加快建设“五个解放”打造焦作“首善之区”核心提示当灿烂的金光在地平线上摇曳,中国波澜壮阔,解放心潮澎湃。在这个大时代中,解放,一直初心不改、恒心常在。时间因为解放的努力而留下灼灼印记——五年来,高举旗帜,
《中国分省图》,民国三十七年七月大连大众书店出版,32开本。目次为:1、中国分省图例;2、本国政治形势;3、本国地势;4、本国水系;5、江苏省;6、浙江省;7、安徽省;8、江西省;9、湖北省;10、湖南省;11、四川省;12、西康省;13广
点评:该作品画面中,一位年轻女兵带着一队儿童团员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解放区的蓝天下。作者绘画手法写实而细致,阳光下人物的脸庞洋溢着灿烂笑容,显得活泼而富有朝气。作品中柔和而富于变化的色彩,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解放区军民的喜悦心情。充满整个画面的喜
面对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挑起全面内战的种种举措,中共中央一方面积极维护停战协议,通过谈判,开展说理斗争,充分揭露其阴谋;一方面要求各解放区军民坚持自卫原则,有理、有利、有节制地给进犯者以坚决打击,保卫解放区。中共中央在强调各解放区认真贯彻《减
解放战争爆发,我军如何获得强大的经济保障?看解放区做了什么!导读:解放战争爆发的第一年,是人民解放军最艰苦、面临危险最深的一年,因为双方的力量实在太悬殊了。人民解放军不仅武器装备落后,仅从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国民党军队也以3.4:1占有巨大优势